在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鸡西二热),有这样一位光明使者:他在锅炉专业和燃料专业摸爬滚打了27年,练就了电力运维抢修的绝活,成了保证生产安全的“蓝领工匠”,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唐鸡西二热生产燃料部检修副主任李青山。他带领着以他名字命名的“李青山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被誉为创新路上的“常青山”。
驯服“每周爆”
1993年入职以来,李青山从锅炉检修工做起,历任锅炉点检长、锅炉主任工程师、生产燃料部副主任,他以实干业绩见证着鸡西二热的发展。
2011年的冬天格外冷,最低气温到了零下34摄氏度。严寒考验着刚刚投产、设备尚不稳定的鸡西二热机组。在当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因为运行还不稳定,被部分业内人士戏称“每周爆”和“礼拜机”,再加上在高寒地区首次应用,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接踵而至,其结果就是频繁停炉、停机,发电企业备感头疼,设备厂家也觉得棘手。
设备不稳,检修量骤增。检修问题80%集中在锅炉及锅炉附属设备上,而解决问题的担子自然落在了当时身为锅炉专工的李青山身上。“咱们的设备,咱们得弄明白,别说‘每周爆’,就是豺狼虎豹也得让它听使唤。”李青山与问题锅炉杠上了,“每周爆”必须可控,“礼拜机”不能停机,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
锅炉排渣不畅,作为突击队员,李青山冲在最前面去捅渣,捅完渣都半夜了,他却没有回家,而是不停地绕着锅炉转圈,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回到技术室翻图纸,在锅炉房与技术室来回多次反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上班,工友们看着一脸浮肿、眼珠通红的李青山,知道他又是一夜未合眼。
在捅渣的同时,李青山明白了一个道理:捅,只能是头痛医头,通,才是长久之策。于是,他组织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针对渣、煤、四管等各项问题,组织专家、技术骨干进行会诊,联合攻关设备顽疾。在他的主持和建议下,公司采用加装给煤耐磨压板、更换落煤斗等办法,最终降低了积煤、粘煤的可能性,保证了落煤畅通。为检查方便,李青山还组织班组员工自己动手制作,在各个落煤口增加了检查观察孔,及时观察给煤积煤情况,提高了预控和判断能力,以有力举措把难以驯服的“每周爆”变成了服服帖帖的“任我行”。
守护机组“口粮”
燃料是火电企业的口粮,24小时运行的机组不能断粮。2017年,李青山从锅炉专业转战燃料检修现场,变的是专业,不变的是一颗守护光明的初心。
在工作时,李青山总是率先垂范,舍小家顾大家,加班、熬夜、常驻单位对于他来说近乎常态。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组织消缺,并对每一次事件进行细致分析,提出预防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整改。
2021年春节期间,他家里热乎乎的饺子刚出锅,生产现场电话打了过来:“煤入筒仓后,瞬间板结,存煤越来越困难!”电话里传来工作人员急切的求助声。“我马上到!”李青山回了一句后,立即驱车10多公里赶到现场。
到了现场,李青山一边安慰着值班员工,一边马上检查设备。现场实际情况比预期困难得多,板结达3米多厚,筒仓减少了流通面积,随时面临无法上煤的风险。在这危急关头,李青山根据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打破常规,改变原有运行方式,利用蒸汽熏仓、活化给煤机间断运行、抽调专人观测出料口并及时清理冻块,避免了板结,缓解了燃“煤”之急。
“流化床锅炉不挑食,烧劣质煤就能发电,但我们干燃料检修的就得多操点心了!”李青山告诫工友们。
回到家中,细心的妻子将饺子热好了,但李青山顾不上吃饭,心里总想着如何改变应急状态,待方案和构想一步步成型后才顾得上吃饭。后来,他与各专业深入会诊,创新性地提出了空仓运行理论并将之付诸实施,以务实行动为保供提供了燃料安全。
“每当走进明亮的锅炉和输煤现场,听着设备正常工作的节奏声,我就很有成就感,觉得这是男子汉的事业!”李青山说。
作为“李青山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青山坚持亲自带徒,共完成设备改造33项,设备治理113项,相继解决了斗轮机冬季运行冻块造成机械损伤问题、破碎粒度超标、大倾角长皮带跑偏等多个困扰公司的急难问题,彻底消除燃料设备隐患。他带领的工作室团队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5篇论文被选入《发电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大会》论文集。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htwTCQHN5w4fcFa9V5h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