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学习强国]小电站蕴藏大历史
来源:
作者:
日期:2022-03-15

  始建于1939年的下清渊硐水电站,自诞生就扛起了抗战能源保障大任,历经80余年沧桑,如今正在新时代伟大复兴征程上砥砺前行。

下清渊硐电站位于重庆长寿龙溪河上,现有4台1000千瓦发电机组,与如今动辄单机几十万千瓦、甚至上百万千瓦的机组相比,完全是个“小不点”,是名副其实的小水电。但是,这个始建于1939年的小水电,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水电站,自诞生就扛起了抗战能源保障大任,一批共和国电力巨匠在此成长。历经80多年风风雨雨的下清渊硐电站,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水电工业发展史,一部中国电力企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抗战时期的最大水电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决定退往重庆。随着大量人口、工厂、机构涌入,导致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出现了电力紧缺局面。

龙溪河发源于重庆梁平,流经垫江、涪陵、长寿三地而汇入长江。下清渊硐是龙溪河大瀑布之一,瀑布高26米,终年水流不断,水力丰富。1938年6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决定在此建造水电站,成立了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黄育贤任处长,张光斗任设计工程师,吴震寰任工程师兼工务长。电站于1939年10月开工建设。

下清渊硐电站原设计安装4台72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分别向美国和英国订了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滇越铁路被切断,订购的英美机组滞留仰光,无法运抵现场。当时国内才开始试制水轮发电机,还无力制造下清渊硐所需机组。这时,吴震寰毅然承担了设计和试制下清渊硐水轮机任务。孟庆元、朱仁堪等人在重庆民生机器厂把宜宾电厂一台闲置的变频机改造成为1550千伏的卧式发电机。由于发电机容量比原设计加大了一倍,根据当时水工建筑物的条件,吴震寰设计了两台1000马力的水轮机,由两台水轮机和一台发电机组成一套卧式机组发电,正好和改造的发电机相匹配。1942年由重庆民生机器厂制造完成,1944年1月安装完毕投入运行,成为当时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最大水轮机组,在我国水电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下清渊硐电站建成投产,为抗战大后方工厂、尤其是兵工厂生产供给大量电力,有效支撑了抗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了前方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不朽功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军大西南,国民党军队对重庆的重要设施进行了疯狂破坏,同年11月29日,炸毁了下清渊洞电站,转眼之间,长寿城陷入黑暗……

新中国演绎废墟复建传奇

  1949年12月2日,重庆解放。同年12月19日,西南军政委员会迅速抽调人员成立长寿水电工程修复委员会,开展桃花溪、下清渊洞两电站的全面修复工作。

下清渊硐站由于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无法修复,需全部更换。委员会决定,一方面,重修电站厂房;另一方面,由电厂派人到上海等地找回解放前在英国茂伟公司订货的两套720千伏机组,安装在3号和4号机组的位置上,并于1950年底发电。

1951年初,东北电工局第四厂(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的前身)收到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使四川清渊下硐水电站尽快恢复发电,抢制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

一声令下立即行动。全厂上下投入了设计制造新中国第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战斗。此前,国内制造的发电机单机容量不超过210千瓦,要生产800千瓦的电机困难可想而知。哈尔滨电机厂举全厂之力,打响一场“为国而战”的生产会战。1951年底,800千瓦机组平稳完成总装实验,安装在下清渊硐电站1号和2号机组的位置上,并于1952年8月投产发电,这是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它的诞生,实现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零”的突破,也揭开了我国电力装备工业发展史的序幕。至此,下清渊硐电站修复工程结束,总装机容量3040千瓦,不但恢复了原有的发电能力,比原装机容量还多50千瓦。

1957年3月,龙溪河上游狮子滩电站建成投运,时称“北有小丰满,南有狮子滩”,构成了中国水电史上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龙溪河流域具备了多年调节能力,1957年8月,在原下清渊硐电站旁边扩建了下硐电站,装机容量扩大到3万千瓦。1959年9月,原下清渊硐电站机组拆除,并安装在四川凉山苏雄电站,为成昆线建设与运行供电;2010年,因上游兴建瀑布沟水电站而停运。这台在1952年投运后持续安全运行了60年的新中国第一台水电机组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陈列于哈电集团历史文化展厅,命名为“苏雄机组”,已入选央企工业文化遗产目录。

群星闪耀在龙溪河畔

  在下清渊硐电站的历史中,可谓群星荟萃。拂去岁月的尘埃,可以见到众多的水电元老、名宿为下清渊硐建设发展忙碌的身影。

吴震寰,是我国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的儿子,是我国最早共产党员水电专家之一,1939年为下清渊硐设计了当时中国最大水轮机组,由此被称为“中国水轮机设计第一人”。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院院士,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被誉为“水利泰斗”“当代李冰”。1937年7月,张光斗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国,负责下清渊硐电站大坝、引水道和厂房设计,为电站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著名的电机设计制造专家黄育贤、王景任、孟庆元,都曾领导和参与了下清渊硐电站建设或修复工作。1958年,孟庆元先生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龙溪河畔最闪耀的星星。

1978年12月,新一代下清渊硐人,在老电站旧址上复建了水电站。2009年7月,划为大唐国际公司管理。

进入21世纪,下清渊硐电站逐渐显现出设备老旧、安全风险高、运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困境,大唐人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推动下清渊硐电站旧貌换新颜。2016年,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实施二次及自动化等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实现了全部设备的自动保护,电站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2019年12月,下清渊硐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管理,员工从噪音大、潮湿阴冷的地下控制室搬了出来,从艰苦危险的岗位中解脱了出来。

2021年,下清渊硐电站发电2659.58万千瓦时。历经80余年风雨征程,电站仍然坚守“水能兴邦”的初心使命,源源不断地以清洁电力点燃万家灯火。

  来源: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479021209215643376&ite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1 15: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