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低调、热爱钻研、博学精通的林志勇在工作中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秘汽轮机的主辅设备,从微小至极的一颗螺丝钉,到庞大复杂的主机系统,探索这些设备的构造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试图在每一次研究中发现新的可能,屡次解决汽机专业技术难题,在保定热电厂新机组建设、设备改造、重要保电等各项工作中创造了不凡业绩,2024年,他被当选“河北省劳动模范”。
滴水穿石,掌握汽机设备“大数据”
千分尺、测量计、听针、系统图……这些工具都是林志勇的好伙伴。每天,它们跟随林志勇游走在各种设备之间,听、探、测,仔仔细细观察每一台设备,牢牢记住每一项数据。他能够迅速识别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声响和振动,并善于利用汽机设备“大数据”,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设备运行中的规律和问题,提前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有一段时间,11号机组氢气纯度效果不佳,效果最差的时候,必须每天进行氢气置换,才能保证机组运行。林志勇调动自己的“大数据”,经过现场确认、分析,最终通过各种试验,判断为回油管斜度存在问题,通过小修改造解决了这一问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勤思巧干,寻求稳定运行“最优解”
丝,是长度单位,1丝等于0.01毫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7丝。”林志勇指了指身后的汽轮机说,“汽轮机找中心是汽轮机检修中重要的一环,需要把重达几百吨的汽轮发电机轴系各转子调整到偏差不超过3丝。”此过程,一般是先经过技术人员大量的手工计算,决定一个调整方案,然后一次次试调、测量,使调整结果逐渐达到对轮中心的偏差允许值,因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针对这一难题,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便高效的计算方法,把实际工作过程转化为“代数化”计算,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就能得出结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提升精准度。
他一直苦恼于八期两台机组存在汽轮机2瓦振动大的难题,经过不断查找、总结各种资料,提出凝汽器改挠性连接、加大通流部分顶部间隙等措施,有效消除了这一隐患,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
从零开始,编纂新建机组“金宝典”
2023年6月,九期12号机组进入汽轮机主机安装阶段,林志勇主动请缨,以“新学徒”的身份加入汽机工作组。从基础安装开始,他便同电建的师傅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围绕新设备新技术勤学好问,遇到难题“穷追不舍”,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指出。过程中,他与工作组成员一起,对5000多个阀门型号进行统计与核对。虽然阀门数量众多,型号各异,安装位置分散,但当大家看到他手中一沓“密密麻麻”的笔记时,才明白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一笔一划记录下了新机组宝贵的“金宝典”,为机组投产后稳定运行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些词早已经融入他的骨子里,成为他的人生底色。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苦干巧干实干,争做“卓越大唐”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诠释着一名电力工人的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