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张家口发电公司二单元循环泵房内,随着循环泵电机重新启动时平稳的嗡鸣声响起,连续奋战72小时的汽机、电气检修团队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战役,谱写了一曲跨专业协同作战的动人赞歌。
3月17日清晨,运行人员在巡检中发现3号机组1号循环泵电机振动值异常。汽机车间水泵班与电气车间电机班技术骨干火速集结,经过精密检查,揪出“病灶”——电机转子齿压条松动,影响空气间隙,若不及时处理,将直接影响循环水系统稳定。
抢修现场迅速组建起一支由12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联合突击队。首日攻坚战在闷热的机房打响,检修人员顶着35摄氏度的高温,仅用6小时就完成电机解体和转子抽取工作。汽机水泵技术员李波将上半身探入上机架内部测量导瓦间隙时,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做好数据记录,保证上下导瓦预留间隙相同,误差必须控制在0.03毫米内!”
次日的工作更是对精准度的极限挑战。在回装转子调整1.55毫米的空气间隙时,检修团队采用精度塞尺与机械千分表双校验模式。汽机和电气两个专业通力合作,关注着百分表指针的丝丝变化,保证定、转子几何中心重合。电机空试上下机架振动值均不到0.01毫米,便是两个专业精益求精的成果。
决战时刻出现在第三天联轴器找中心工序。面对0.05毫米的精度要求,检修团队采用“三表法”测量,技术骨干轮番上阵。随着盘车的一次次启停,经过5次精细调整,最终将中心圆周、张口偏差控制在0.03毫米内。
“参数正常!振动值达标!”当试运成功的捷报传来,奋战的抢修队员们相视而笑。